诊断脑膜瘤主要依靠病史查体以及增强或非增强的磁共振。
当患者有进展性神经功能缺失,头痛或癫痫病史时,提示应该给患者做脑肿瘤的检查,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26]
应问询患者是否具有家族性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家族史。同时,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放射或者乳腺癌病史。[27]
应行一般查体及详细的神经科查体。特定的神经功能缺失,比如颅神经,运动或感觉应该评估并记录。一些颅神经功能的缺失(例如视敏度或视野缺失)可能需要专业人员来评估缺失程度。脊神经的功能缺失层面也应该记录,这将用来指导特定的层面行影像学检查。
对于脑膜瘤的诊断常选择增强或者非增强的磁共振。在T1及T2加权像常表现为等信号。增强后则呈明显增强。[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矢状图(左)显示较大的轴外等信号肿瘤;强化可见肿瘤增强明显,如冠位(中左)及轴位(中右)所示。注意T2相瘤周的明显水肿(右)。来自William T. Couldwell的私人书库;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如果有骨质变化则推荐行CT检查(例如由于视神经周围的骨质增生导致的视觉丧失或者是第8对脑神经的涉及)。CT可以为肿瘤导致的骨质增生及钙化提供辅助信息。这些都会在很大一部分患者当中出现。瘤内含有钙化灶常表示肿瘤生长缓慢。[28]在一篇综述文章中,小于65岁的患者,伴有T2高信号,无钙化,肿瘤直径大于25 mm,伴有瘤周水肿的患者需要加强监测。[29]对于不能做磁共振的患者(比如戴起搏器的患者),CT可用于诊断及连续成像分析。以往,脑血管造影术曾作为常规检查,但是在现代磁共振的发展下现已较少用于诊断。某些情况下脑血管造影可用于判断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尤其是临近静脉窦的病灶及术前介入栓塞以减少血供的情况。
除了确认神经功能缺失(视野、视敏度、听力),术前不需要特殊实验室检查。脑膜瘤需要对手术切除瘤体行多项组织病理检查。较大的有丝分裂指数及缺少钙化常常暗示肿瘤生长较快。不同级别的肿瘤常有不同分裂指数。一大部分的脑膜瘤染色上皮膜蛋白及波形蛋白呈阳性。超微细结构诊断特征包括丰富的波形蛋白,复杂的指状突起,以及桥粒胞间连接。[3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