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万古霉素 : 30 mg/kg/天,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12 小时一次
革兰氏阳性菌是最常见的病因,如无危险因素提示存在其他病因,应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使用万古霉素经验性治疗。若过敏,则可使用克林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有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风险的患者,包括近期住院患者、疗养院居住者或腿部溃疡或留置导尿管患者。对于疑似 MRSA,应咨询传染病学主任医师。
必要时应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咨询。
对于 ICU 患者或静脉药物使用者,应立即咨询传染病学主任医师。对于假体关节,应直接咨询骨外科医生。
在由阳性滑液或血培养确认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中,应根据检测到的微生物性质和药物敏感性调整抗生素治疗。标准治疗为据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静脉给药 2 周,继而口服治疗 4 周。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克林霉素 : 450-600 mg,静脉使用,每 6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曲松 : 2 g,静脉使用,每 24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他啶 : 1-2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噻肟 : 2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革兰氏阳性菌是最常见的病因,如无危险因素提示存在其他病因,应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使用万古霉素经验性治疗。若过敏,则可使用克林霉素或头孢菌素。
有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风险的患者包括近期住院患者、疗养院居住者或腿部溃疡或留置导尿管患者。对于疑似 MRSA,应咨询传染病学主任医师。
必要时应尽可能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咨询。
对于 ICU 患者或静脉药物使用者,应立即咨询传染病学主任医师。对于假体关节,应直接咨询骨外科医生。
在由阳性滑液或血培养确认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中,应根据检测到的微生物性质和药物敏感性调整抗生素治疗。标准治疗为根据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静脉给药 2 周,继而口服治疗 4 周。
头孢曲松 : 2 g,静脉使用,每 24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他啶 : 1-2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噻肟 : 2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有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的高危患者包括高龄和体弱患者、复发性尿路感染 (UTI) 患者以及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推荐的经验性治疗即第三代头孢菌素。当地政策可能要求加用庆大霉素。在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中,建议使用环丙沙星。
静脉药物使用者应怀疑假单胞菌感染的可能。若疑似假单胞菌,则应首选头孢他啶,而非其他头孢菌素。
必要时应尽可能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咨询。
对于 ICU 患者或静脉药物使用者,应立即咨询传染病学主任医师。对于假体关节,应直接咨询骨外科医生。
在由阳性滑液或血培养确认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中,应根据检测到的微生物性质和药物敏感性调整抗生素治疗。标准治疗是根据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静脉给药 2 周,继而口服治疗 4 周。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环丙沙星 : 400 mg,静脉使用,每 8-12 小时给药一次
有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的高危患者包括高龄和体弱患者、复发性尿路感染 (UTI) 患者以及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在头孢菌素过敏患者中,可使用克林霉素给予经验性治疗。当地政策可能要求加用庆大霉素。
必要时应尽可能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咨询。
对于 ICU 患者或静脉药物使用者,应立即咨询传染病学主任医师。对于假体关节,应直接咨询骨外科医生。
在由阳性滑液或血培养确认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中,应根据检测到的微生物性质和药物敏感性调整抗生素治疗。标准治疗是根据微生物对药物敏感性静脉给药 2 周,继而口服治疗 4 周。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庆大霉素 : 3-5 mg/kg/天,静脉使用
对于疑似革兰氏阴性脓毒症或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应加用庆大霉素经验性治疗。
氟氯西林 : 2 g,静脉使用,每日4次
或
氟氯西林 : 2 g,静脉使用,每日4次
和
夫西地酸 : 500 mg,静脉使用,每日3次
或
氟氯西林 : 2 g,静脉使用,每日4次
和
庆大霉素 : 3-5 mg/kg/天,静脉使用
确诊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或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应接受为期 2 周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其后进行为期 4 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对于无青霉素过敏患者,静脉给予氟氯西林(伴或不伴夫西地酸或庆大霉素)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治疗应以药物敏感性为指导。
必要时应尽可能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会诊。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氟氯西林 : 500 mg,口服,每日4次
或
头孢氨苄 : 500 mg,口服,每 8-12 小时给药一次
为期 2 周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后,确诊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或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应另接受为期 4 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
克林霉素 : 450-600 mg,静脉使用,每日4次
或
头孢曲松 : 2 g,静脉使用,每 24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他啶 : 1-2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噻肟 : 2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确诊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或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应接受为期 2 周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其后进行为期 4 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静脉给予克林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治疗应以药物敏感性为指导。
必要时应尽可能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咨询。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克林霉素 : 150-450 mg,口服,每 6 小时一次
或
头孢氨苄 : 500 mg,口服,每 8-12 小时一次
为期 2 周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后,确诊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或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应另接受为期 4 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
万古霉素 : 1-1.5 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给药一次
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危险因素包括近期住院患者、疗养院居住者或腿部溃疡或留置导尿管患者。确诊 MRSA 感染的患者应接受为期 2 周的万古霉素静脉注射治疗。继而口服抗生素治疗 4 周。
必要时应尽可能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咨询。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克林霉素 : 300-450 mg,口服,每 6-8 小时一次
或
利奈唑胺 : 600 mg,口服,每日两次
为期 2 周的静脉内抗生素治疗后,确诊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的患者应另接受为期 4 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
头孢曲松 : 2 g,静脉使用,每 24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他啶 : 1-2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或
头孢噻肟 : 2 g,静脉使用,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确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应接受为期 2 周的静脉内抗生素治疗,随后口服抗生素治疗 4 周。治疗首选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必要时应尽可能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咨询。对于 ICU 患者或静脉药物使用者,应立即咨询传染病专家。对于假体关节,应直接咨询骨外科医生。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头孢氨苄 : 500 mg,口服,每 8-12 小时一次
为期 2 周的静脉内抗生素治疗后,确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另接受为期 4 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
头孢曲松 : 2 g,静脉使用,每 24 小时给药一次,持续 2 周
建议的经验性治疗是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为期 2 周,其后给予为期 4 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
必要时应尽可能穿刺单个或多个受累关节,以确保抽尽关节积液。可通过封闭针穿刺或关节镜完成穿刺。髋关节受累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髋关节感染,建议进行骨科咨询。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头孢氨苄 : 500 mg,口服,每 8-12 小时一次
为期 2 周的静脉内抗生素治疗后,确诊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感染的患者应再接受一次为期 4 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
由真菌、结核杆菌或其他罕见微生物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应转诊至传染病专家,以接受持续治疗。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