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Whipple 病是一种由Tropheryma whipplei引起的慢性多系统传染性疾病。

T whipplei 菌属于放线菌进化枝,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健康人也可能是携带者。[4][5][13]因此,有人提出宿主因素是感染的一大原因。病原体最有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T whipplei与儿童急性腹泻的关联,[23][24]恶劣卫生条件下和污水处理厂的工人无症状T whipplei携带者比例较高,[4][24]提示健康人与T whipplei有常规免疫接触的迹象。[25][26]但是,自然环境感染源尚未定义,唯一被证实有遗传倾向的是一个人白细胞抗原 (HLA) 的相关性。[21]

病理生理学

基于患者体内巨噬细胞和 T 细胞功能的最新研究结果构建发病机制的模型。[27]Whipple 病患者的巨噬细胞降解细胞内病原体的能力持续降低,[28][29]且细菌可阻止吞噬体的形成。[30]单核细胞产生白介素 (IL)-12减少,血清IL-12p40 水平低以及 CD11b 表达下调进一步表明巨噬细胞功能受损。[31][32][33][34]肠道巨噬细胞显示出一种可替代的活化表型。[35][36]结果,入侵的细菌被吞噬,但没被肠道巨噬细胞杀死。

此外,在患者身上,肠道外周和黏膜固有层的1 型辅助 T 细胞 (Th1) 活性低下。[37] 肠道外周和黏膜上的T whipplei特异性 Th1 细胞数量减少或缺失。[25]相反,外周和黏膜淋巴细胞的功能性 Th2反应增加,[37]与所观察到的T whipplei在被 IL-4 和 IL-10去活性巨噬细胞中复制相吻合。[38]

T whipplei免疫清除功能受损的结果是T whipplei 在以肠道粘膜为主的巨噬细胞内大量累积,并经过碘酸希夫染色可见。虽然主要影响到胃肠道,但也不可忽视单纯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 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疾病是Whipple 病的临床表现。虽然罕见,但是也可能出现皮下小结,[39][40][41][42]并且早期临床表现同样可在肺、[43][44]或肌肉中检测到。[45][4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