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并发症之弥漫性外耳炎患者通常治疗有效。 不管使用何种药剂,65%-90% 的患者在 7-10 天内可获临床治愈。[1]
恶性外耳道炎的死亡率这些年来已从 50% 降到 0%-15%。[28] 面神经麻痹是一预后不良因素,其存在提示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28] 在此情况下,面神经功能可能无法恢复。 曲霉菌感染和MRI示有中颅窝、枕骨大孔处硬脑膜密度增加亦是恶性外耳道炎患者预后不良因素。[28]
寻找诱发因素很有帮助,在复发性 AOE 患者有时尤为必要。 应教育患者避免使用棉签或其他物品擦拭外耳道。 游泳后出现耳痛和感染的患者应使用封闭型耳塞。 应留意潜在的皮炎或其他皮肤病,必要时给予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 应考虑寻找是否可能对某些滴耳剂和/或助听器材料过敏。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