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筛查

肝癌患者的治疗时间窗很窄,患者出现症状后预后很差。因此,筛查和监测的目标是尽可能在最早期发现肝癌,那时治愈的可能性最高。

中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每年两次监测能够提高生存率。证据 A一项包括 821 名患者(215 名每半年、155 名每年监测超声和 AFP,451 名对照组患者 [有症状或偶然发现])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监测能够使生存获益。[53]在随访组能发现早期肝癌,而在对照组(非随访组)多是晚期。[53]在另一项 313 例肝硬化患者的队列研究中,监测组较历史对照组明显能够提高生存率。[54]但是,与之前的研究相同,它有前置时间和时间长度的偏倚。筛查组较非筛查组能发现更多的潜在肝移植等待者(半年组为 68.5%,1 年组为 62.5%)。[54]

根据肿瘤倍增时间和多项研究,2010 年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协会 (AASLD) 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对肝硬化患者或有肝硬化高风险的患者应每隔 6 个月行肝癌超声监测。[40]AASLD 不再推荐血清 AFP 用于监测肝癌,但如果超声检查不可用,也许需要。[40]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出现,包括异常凝血酶原 (DCP)、AFP-L3 和人类生长因子。这些可作为潜在的筛查标志物,并在临床研究中被验证。[55]超声在诊断肝癌方面的敏感性为 60%,特异性为 97%。CT 和 MRI 更敏感,但是较昂贵。[43]

筛查的人群

应该纳入筛查或监测的患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 (HBV) 携带者男性从 40 岁开始,女性从 50 岁开始,非洲血统的患者从 20 岁开始,有肝癌家族史 HBV 携带者,有乙型和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遗传性血色病的患者。监测还可能对 F3 期纤维化的丙型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益。[4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