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发作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有高质量证据表明,与静脉使用普罗帕酮相比,心脏电复律在 6 小时内将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中持续时间<48 小时的新发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的比例更高。目前的共识是,电复律应当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新发心房颤动患者。
证据 A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发作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有高质量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口服或静脉使用普罗帕酮能更有效地在 24 小时内提高新发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比例。有质量较差的证据表明,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静脉注射地高辛在 1 小时内转复窦性心律的效果可能相同。也有质量较差的证据表明,口服或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口服或静脉注氟卡尼在 1~12 小时内转复窦性心律的效果可能相同。根据可用的低质量证据,与胺碘酮相比,普罗帕酮在 1 至 48 小时内将新发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方面是否更有效尚无定论。不良反应:普罗帕酮和氟卡尼不能用于已知或疑似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因为这两种药物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证据 B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发作性心房颤动的心率控制: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在心房颤动持续不超过 7 天的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地高辛可更有效地控制 30 分钟至 2 小时内的心率。
证据 B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发作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口服或静脉使用氟卡尼在提高 1 至 24 小时内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方面更为有效。有质量较差的证据表明,与静脉注射胺碘酮相比,口服或静脉注射氟卡尼可更有效地提高 1~12 小时内窦性节律的转复率。有质量较差的证据表明,口服或静脉注射氟卡尼与口服或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在 1~12 小时内对窦性节律的转复率可能是相似的。
证据 B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发作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从的转复: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与维拉帕米相比,胺碘酮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 3 小时的窦性心律的转复率。
证据 C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发作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控制:有质量较差的证据表明,胺碘酮在 30 分钟内控制心率的有效性与地高辛相似。
证据 C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发作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有低质量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胺碘酮可更有效地提高 1-8 小时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新发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转复。胺碘酮与地高辛在 1~48 小时内转复窦性心律的效果可能相同。与索他洛尔相比,胺碘酮可同样有效地在 3 小时内转复窦性心律。静脉内注射胺碘酮在 1~12 小时内转复窦性心律的效果不如口服或静脉注射氟卡尼。对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中,哪种药物能更有效地提高 1 至 48 小时内新发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尚无定论。不良反应: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