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如疑似高血压急症,开展全面诊断评估,同时应立即着手治疗。

适当的科室

高血压急症患者应入住 ICU,持续监测血压并肠外注射适当的治疗药物。[23]可能需要其他支持性治疗,包括监测颅内压(在罕见的颅内压升高病例中)、插管(若发生呼吸窘迫)、透析(若发生肾衰)。

药物及给药途径

应根据损害的终末器官、患者并发症及总体临床情况,选择特定注射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应尽快开始口服治疗以停止注射治疗。几乎没有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不同静脉注射药物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因此已发布的指南仅基于常见的临床经验及实践。

降压速度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23]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报告指出:高血压急症初始治疗目标为在数分钟至 1 小时内将平均动脉血压降低不超过 25%,如血压稳定,之后 2-6 小时内降至 160 mmHg(收缩压)和 100-110 mmHg(舒张压)。

应避免血压过度下降,否则可导致肾、脑、冠脉缺血。因此,高血压急症或次急症初步治疗时,不可考虑短效降压药硝苯地平。

如初步降压后患者可耐受且病情稳定,随后 24 至 48 小时内可逐渐降至正常血压。

但上述建议不适用于如下情况:

  • 缺血性卒中患者,因无临床试验证据支持即刻抗高血压治疗。

  • 主动脉夹层患者,如可耐受,收缩压应降至 100 mmHg 以下。

  • 应将血压降至可以使用溶栓剂的水平,收缩压应降至 185 mmHg 以下,舒张压应降至 110 mmHg 以下。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脑病或颅内出血

急进型高血压(亦称做恶性高血压)是指伴随三级(火焰状出血、斑点出血、硬性及软性渗出物)或四级(视乳头神经水肿)视网膜病变的严重高血压。

高血压性脑病包括伴一过性神经系统症状的恶性高血压,及时治疗并降压可逆转这些症状。

处理颅内出血时,应按照患者自身因素确定最佳血压水平,这些因素包括:基线血压、可能的出血原因、年龄、颅内压升高、距发生出血的间隔。

理论上血压升高可增加破裂的小动脉及微动脉持续出血的风险,但血压、颅内压及出血量之间关系复杂,尚未完全理解。

降压的依据是降低后续出血危险,例如,降低破裂动脉瘤或畸形动静脉出血风险。但是,原发性颅内出血时,特定血管病变并不明显,血压轻微升高的风险较低。所以,积极降压可能导致其他大脑部位缺血,因此降压时必须权衡其风险。[24][25]

颅内出血时,平均动脉压 (MAP) 目标为 130 mmHg,最终维持脑灌注压 (CPP) 高于 70 mmHg。避免血压降至 110 mmHg 以下。

一线药物为拉贝洛尔。[13][14][15]证据 C如没有颅内压升高迹象,二线治疗药物为硝普钠。[13][14]证据 C但是,如果颅内压升高或疑似升高,忌服硝普钠,选用其他药物。硝普钠在降低脑血流量的同时增加颅内压,对高血压性脑病或卒中后患者尤为不利。[26][27][28]肝功肾功不全患者亦不适用硝普钠。另一种二线药物为尼卡地平一个RCT研究显示:相对于静注拉贝洛尔,静注尼卡地平后 30 min 内,达到医师指定的目标收缩压范围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29]尼卡地平由于具有扩张冠脉作用尤其适用于心脏病患者。

三线治疗药物为非诺多泮,为选择性外周多巴胺 -1- 受体激动剂,可扩张动脉。[13][14][15][30][31]证据 C该药尤其适用于伴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此类患者因氰中毒风险限用硝普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对于高血压急症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降压时尤需谨慎。MAP 降低过快或过多可将CPP降低至理论上可加重脑损伤的水平。可参考以下指南。

如收缩压降至 220 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 120 mmHg 以下,应密切观察且无需直接干预降压,[32]除非:

  • 可有其他终末器官受累,如主动脉夹层、肾衰竭或急性心梗。

  • 要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目标收缩压要低于 185 mmHg,舒张压低于 110 mmHg。

  • 并发颅内出血时,应控制收缩压于 140 至 160 mmHg之间,和/或平均动脉压于 (MAP) 130 mmHg,同时应维持 CPP 高于 70 mmHg。此外,MAP 不应降至 110 mmHg 以下。

如收缩压高于 220 mmHg 或舒张压介于 121 至 140 mmHg,应使用拉贝洛尔[13][14][15]证据 C或尼卡地平,[13][14][15][33]证据 C使血压在 24 小时内降低 10% 至 15%。

如舒张压高于 140 mmHg,可使用硝普钠,[13][14]使血压在 24 小时内降低 10% 至 15%。[13][14][34]证据 C

疑似主动脉夹层

如高血压急症疑似伴有主动脉夹层,降压幅度应更加激进,典型降幅为在 20 min 内收缩压降至 100 至 120 mmHg 之间。

治疗应达到降压及降低左心室收缩速度的双重目的,由此降低主动脉剪切应力,减弱夹层扩散趋势。

一线治疗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静注拉贝洛尔或艾司洛尔均可。[13][14][15][35]证据 C

二线治疗药物为硝普钠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13][14][15][35]证据 C硝普钠需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因硝普钠所致的血管扩张可诱发代偿性心动过速,并减弱作用于内膜瓣的剪切应力。

心肌缺血/梗死

高血压急症并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一线治疗药物为艾司洛尔(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加硝酸甘油(外周血管扩张药,对静脉血管的药理作用大于动脉)联合用药。[13][14][15][34][36]证据 C

艾司洛尔用于降低心率,硝酸甘油用于降低前负荷及心输出量并增加冠脉血流。

二线治疗药物为拉贝洛尔加硝酸甘油。[13][14][15][34][36]证据 C

三线治疗药物为硝普钠。[13][14][34]证据 C

左心室衰竭和/或肺水肿

伴左心室衰竭和/或肺水肿的高血压急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硝酸甘油。[13][14][15][36]证据 C

二线治疗药物为硝普钠(为动静脉强力扩张药物,可降低后负荷及前负荷)。[13][14][34]证据 C

如果单药不能控制,应加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急性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急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一线治疗药物为非诺多泮,[13][14][15][30][31]证据 C该药(选择性外周多巴胺 -1- 受体激动剂,同时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因其具有降低后负荷及增加肾灌注的双重作用。二线治疗药物为尼卡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增加每搏输出量并强效扩张脑血管及冠脉。[13][14][15][33]证据 C

交感神经兴奋状态

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包括:

  • 嗜铬细胞瘤

  • 拟交感神经药,如可卡因、苯丙胺、苯丙醇胺、苯环利定,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富含酪胺食物合用。

  • 短效交感神经阻滞剂突然停药后。

如交感神经兴奋状态由拟交感神经药物导致,则一线药物为苯二氮卓类,仅在降压效果不充分时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其他所有临床条件下,一线治疗药物为酚妥拉明(通过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起效)。[13][14][15]证据 C二线治疗药物为拉贝洛尔加证据 C硝普钠联合用药。[13][14][15]证据 C禁止单独服用 β 受体阻滞剂,因 β 肾上腺素受体诱导的血管扩张受到抑制,导致 α 肾上腺素受体产生的血管收缩作用无法抵消,由此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子痫

一线治疗用药为肼苯哒嗪、[13][14][15][37][38][39]证据 C拉贝洛尔。[13][14][15][37][39][40]证据 C,或尼卡地平。[13][14][15][37][40][41]证据 C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ARB) 有致畸可能性,硝普钠有胚胎氰化物毒性,孕期避免使用。

这些患者建议维持收缩压于 130 至 150 mmHg,舒张压于 80 至100 mmHg。但这些建议的阈值并无试验支持,应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调整。

除了上述一线治疗药物外,建议使用镁辅助治疗,[13][14][15][37][42]证据 B但最佳镁治疗方案,其起止时间、给药途径未达成一致,但一般于分娩伊始给药。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