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双眼电脑视频游戏

双眼视频游戏训练相对遮盖,由于其娱乐性而更容易被弱视患儿及家长接受。这类训练包括让患儿戴3D眼镜观看DVD视频和玩电脑游戏。双眼均能看见图像的特定部分(例如电脑游戏中的玩家),但是只有弱视眼能看见图像的另一部分(例如电脑游戏中的障碍物)。一项小样本的非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训练可使患儿视力得到少量提高。[62]一项 2016 年的 RCT 将 75 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双眼 DVD 录像组、双眼电脑游戏组或者对照组中,所有组视力均显示有改善,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63]在另一项有对照组的研究中,弱视儿童进行双眼视频游戏或在 iPad 上进行虚拟视频游戏。前者患儿视力有所提高而后者没有提高。[64]双眼视频游戏纳入临床实践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65]

视觉系统可塑性的调节

这有可能提高大龄儿童甚至成人的弱视治疗成功率。一些在进行初步研究的药物如左旋多巴、胞苷二磷酸胆碱等暂未发现明确疗效。仍需进行更大规模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药物性或非药物性的作用。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可在体内转换成神经递质多巴胺。对弱视成人进行的初步研究发现,左旋多巴通过提高视觉通路的可塑性改善视觉功能。[66][67].目前该药正在大龄弱视患儿中作为遮盖治疗的辅助治疗进行研究。一项针对斜视或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大龄儿童接受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或安慰剂联合全天遮盖治疗的 RCT 未发现左旋多巴的有利影响。两组视力提高结果相同,且左旋多巴组初始时对比敏感度有所下降。[68]另一项 RCT 对残留弱视的 7 至 12 岁大龄儿童给予了左旋多巴,证实了此项结果。[69]未发现使用安慰剂相对于口服左旋多巴并继续每日遮盖 2 小时之间的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给予左旋多巴辅助治疗不太可能对弱视儿童的治疗产生有意义的效益。

液晶眼镜

液晶眼镜 (Liquid crystal glasses, LCG) 通过由微处理器进行电子控制的液晶快门结合屈光矫正和遮盖。治疗期间,电荷间歇性改变镜片(应用于非弱视眼)中晶体分子的空间定位,使镜片在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之间变换。对每种状态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预编程。在一项小型前瞻性试验中,在 9 个月的治疗期间每天使用液晶眼镜 8 小时(平均遮盖/透明时间分别为每分钟 40 秒/20 秒)显著改善了 24 名 4 至 7 岁儿童的视力。[70]一项有 14 名受试者的类似前瞻性研究同样得出上述结果。[71]在一项 2016 年的 RCT 中,纳入的 34 名受试者接受 2 小时遮盖或 4 小时 LCG。从该 RCT 得出的早期结果显示,两组视力均有显著改善,但是组间总体改善情况并无差异,表明 LCG 并不劣于遮盖。[72]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

胞苷二磷酸胆碱

胞苷二磷酸胆碱是一种潜在的可保护细胞膜及合成如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神经保护介质。一项针对61名5-10岁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每日遮盖2小时和每日遮盖2小时加上胞苷二磷酸胆碱的随机非盲法临床研究中,[73]2组患儿30天视力提高程度相近,但结束治疗后,胞苷二磷酸胆碱附加组可保持提高视力至90天,而单独遮盖组视力有所倒退。[73]此项结果提示胞苷二磷酸胆碱可巩固弱视治疗的长期效果。但在此项随机研究中,遮盖组初始视力好于较遮盖加药物治疗组,因此相比较其提高视力程度有限。另外其他研究结果显示单纯遮盖治疗可保持视力提高效果达30天或更多。[41][59]

经颅磁刺激疗法

经颅磁刺激疗法(TMS)的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和改变大脑可塑性相关。TMS可能提高神经兴奋性。1项对9例弱视患儿进行的TMS视皮质治疗显示对比敏感度有短暂提高。[74]此项研究也纳入了一部分对照,包括对弱视患者脑运动皮质的刺激,此项研究并未发现刺激弱视患者的运动皮质时其对比敏感度有所改善,但发现进行 TMS 视皮质治疗的非弱视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有小幅改善。[74]如果能进行一项TMS和安慰剂对比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将对其治疗效果的验证很有帮助。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在弱视治疗中可能通过改变眼部及脑部血流或通过代谢改变刺激视皮质达到治疗目的。在中国有两项评估针灸治疗对弱视作用的研究。[75][76]一项针对3-6岁屈光参差弱视患儿的前瞻性随机交叉试验评估了戴镜和戴镜加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在治疗15周时,后者平均比前者视力多提高0.8行,但这项研究中单独戴镜组视力平均提高2.2行,稍低于其他屈光参差性弱视研究中单独戴镜视力提高水平。在试验 16-30 周时,单独戴镜组转至接受戴镜加针灸治疗,患儿视力可再提高 1.2 行,而初始进行戴镜加针灸治疗随后在 16-30 周时继续接受单独戴镜治疗的患儿在 15 周时视力保持稳定。[75]另一项研究中,7-12 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已佩戴适当视力矫正眼镜 16 周后被随机分配接受每日 2 小时遮盖治疗或针灸治疗。接受遮盖或阿托品治疗 15 周后,两组视力改善相似,均约为 2 行。[76]对此项研究的一种诟病是,其所使用的遮盖布是套在眼镜上的毡制遮盖布而不是贴在皮肤上的贴膜。认为套在眼镜上的遮盖布较贴膜更容易移开而造成患儿偷看影响治疗效果。但同时其他用遮盖贴膜进行的相似研究得到的视力提高程度和此研究中用遮盖布相似。

屈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手术可作为不能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明显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之一。角膜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或激光上皮角膜磨削术,内眼手术,如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屈光性晶体置换术等已应用于不能接受传统治疗方式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包括因神经系统原因造成依从性差的患儿。[77][78][79][80][81][82]一项针对7-17岁调节性内斜视进行屈光手术的 meta 分析显示术后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有提高。PRK手术患者裸眼视力较LASIK手术患者提高更为明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混浊,其发生率在LASIK患者中为5.3%,而PRK患者中8.5%。[83]目前暂无多中心长时间关于儿童屈光手术效果的观察报道。[8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