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临床中,鼻息肉应与之相关的慢性鼻-鼻窦炎共同诊断和治疗。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对患者带来的影响。VAS评分范围从0 cm(无困扰)到10 cm(极其困扰)。

其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此提出的治疗方案符合 2012 年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立场文件提出的建议。[1]

儿童鼻息肉较罕见(发病率仅为0.1%),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囊性纤维化。[2]儿童鼻息肉的检查和治疗与成人相同;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鼻息肉可考虑手术治疗。

初始治疗

初始可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对于轻、中度患者(VAS评分:0-7),一线治疗可采用鼻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如氟替卡松或莫米松)治疗3个月。3个月后复查,如果改善结果令人满意,则维持相同治疗方案,每6个月复查一次。局部皮质类固醇可改善症状,减小息肉,预防术后息肉复发。[13][14]

对于重度患者(VAS评分:>7-10),一线治疗可选择口服皮质类固醇的短疗程方案。[2]患者口服皮质类固醇后,继续进行鼻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如氟替卡松或莫米松等。1个月后复查,如果改善结果令人满意,则继续使用相同剂量的鼻内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每3个月复查一次。

辅助治疗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等)可作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辅助用药,用于治疗阿司匹林敏感的鼻窦炎、哮喘和鼻息肉。尽管部分患者采用该治疗方法后,症状改善明显,但目前还缺乏临床试验以有效预测应答者。[2]

药物治疗无效

大多数临床医生建议,如在最初3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症状未获得或者获得极小改善,应行手术切除息肉。术前必须行头部CT检查,以明确息肉的位置和范围。

无论采用何种术式,患者术后通常需行鼻腔盐水冲洗、鼻内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15]证据 C以及2-6周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首选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等。[2]

对于与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成人中不同类型手术和内科治疗有效性相关的证据,其质量极低。迄今的证据并未显示哪种治疗在患者报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测量方面更具优势。[1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