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短时精神障碍 (BPD) 的研究数据很少,难以指导循证治疗建议和临床管理。[21]但有关其他精神障碍的循证治疗适用于 BPD 症状的短期缓解。[22]

治疗应包括同时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转诊至精神病医生或精神科临床团队以进行进一步随访。基于以下原因,长期监测非常重要:

  • 评估复发

  • 评估可能导致转诊至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情况

  • 使其他家庭成员参与,以确保患者依从治疗。

常规方法

出现 BPD 的患者可能伴有明显应激因素、不伴明显应激因素或见于产后 BPD。常规管理方法结合了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疗法。[15]心理疗法的重点是帮助患者应对应激因素或产后问题。[15]哺乳期母亲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哺乳期类的风险。对于所有患者组,医学治疗的持续时间将取决于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是否具有自杀或杀人的冲动、患者或其支持者是否能够对早期复发征象做出响应以及是否担心存在情感障碍。[15]

在处方某些可导致体重增加和其他代谢性不良反应的抗精神病药物之前,应考虑患者目前 BMI 和心脏危险因素。

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如自杀、杀人、攻击性或好斗)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暂的住院治疗以进行评估和保证安全。

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母亲选择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每种药物的哺乳期风险类别:[23]

  • L1:最安全

  • L2:比较安全

  • L3:中度安全

  • L4:可能有害

  • L5:禁忌。

能够接受或耐受口服治疗和/或到医院就诊

就诊时诊断未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症状。在 BPD 中,所有症状消退,患者可恢复至正常功能。在症状完全消退的情况下,应试图逐渐降低剂量,考虑停用抗精神病药物,而且 1 个月后通常不再需要治疗。应向所有 BPD 患者提供心理社会学治疗(心理疗法和家庭支持)。[24]

  • 一线口服治疗是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包括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或帕潘立酮。对于哺乳期母亲可首选较低剂量的奥氮平 (L2),[25]因为几乎没有发表母乳喂养期间使用利培酮 (L3)、喹硫平 (L4)、齐拉西酮 (L4)、阿立哌唑 (L3) 和帕潘立酮治疗的报告。[23]TOXNET: toxicology data network

  • 口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二线疗法。可选择的药物包括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和洛沙平。对于哺乳期女性,可以首选氟哌啶醇 (L2)、氯丙嗪 (L3) 或奋乃静 (L3),有些需要适当减少剂量。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给予预防性治疗(如苯扎托品)以降低不良反应。

  • 当暴力或躁动个体需要快速镇静时,可使用具有抗焦躁作用的劳拉西泮。

剧烈躁动,到急诊室就诊,且拒绝服用或无法耐受口服药物

具有精神病全部典型临床症状以及躁动的患者通常见于事故现场和急诊室,且通常需要立即进行抗精神病治疗。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如自杀、杀人、攻击性或好斗)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暂的住院治疗以进行评估和保证安全。应考虑将口服药物作为一线疗法;但经常需要肌肉注射治疗。在 3 天内,应以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取代抗精神病药物肌肉注射治疗。应向所有 BPD 患者提供心理社会学治疗(心理疗法和家庭支持)。[24]

  • 应考虑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作为一线疗法,因为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且该风险多见于从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奥氮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有肌肉注射制剂,患者一旦稳定可用口服药物替代。

  • 对于哺乳期母亲,在这一类抗精神病药物中,低剂量的奥氮平(哺乳期风险类别 L2)可作为首选的一线疗法。[23][25]TOXNET: toxicology data network几乎没有涉及母乳喂养期间使用齐拉西酮(哺乳期风险类别 L4)和阿立哌唑(哺乳期风险类别 L3)进行治疗的报告。也少有长期随访数据;因此,应考虑哺乳期风险较低类别中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

  •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肌肉注射为二线疗法。氟哌啶醇治疗只能使用最低可能剂量,并且要结合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预防性治疗(苯扎托品或苯海拉明)以降低不良反应。对于哺乳期母亲,应减少剂量。

  • 当暴力或躁动个体需要快速镇静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中均可辅助使用具有抗焦躁作用的劳拉西泮。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