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检查

检查
结果

颈部增强CT

检查

怀疑为恶性时,应在活检前行颈部增强CT进行分期。 由于无法区分正常与异常强化的组织,没有增强的CT平扫并不适用。 CT扫描示巨大肿瘤侵犯甲状软骨翼板[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CT扫描示巨大肿瘤侵犯甲状软骨翼板由艾莫利大学 Amy Chen 博士提供;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CT扫描比体格检查更容易发现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但对小于1cm的淋巴结敏感性欠佳。相对CT来讲PET扫描发现颈淋巴结敏感性更高(78%对比96%)。[2]

微小病变CT扫描可能会漏掉,但是可以通过纤维喉镜发现。

结果

喉肿物可侵犯软骨;伴或不伴有颈部淋巴结病变肿大。

胸部增强CT

检查

头颈肿瘤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肺部,因此常同时进行颈胸部CT扫描。

毫无疑问相比常规胸部 X 线检查,胸部增强 CT 有很大的分辨率优势,如果怀疑为喉癌,则临床医生一般都会同时行胸部 CT 和颈部 CT。

评估远处转移时,CT与PET/CT联合检查可能更具优势。[3]

结果

正常或转移性结节、淋巴结肿大

颈部肿块的细针穿刺

检查

颈部可触及颈部肿物可行此检查。 若肿物不可触及而在CT上发现,则可行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

针吸细胞分析常可确诊鳞状细胞癌及其他恶性肿瘤。

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恶性病变。

结果

可发现鳞状细胞癌

可屈性光导纤维喉镜

检查

任何有声嘶、吞咽困难、吞咽痛(吞咽疼痛)或咽喉痛超过3周的患者均可行此检查。 对于喉癌患者的充分随访也很有必要。

即时获得喉及呼吸道清晰成像。 一些病例可通过可屈性光导纤维喉镜进行组织活检。 左侧杓状软骨、杓会厌皱襞、右侧杓状软骨黏膜不规则病变[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左侧杓状软骨、杓会厌皱襞、右侧杓状软骨黏膜不规则病变由艾莫利大学 Amy Chen 博士提供;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声带前1/3微小白斑样新生物[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声带前1/3微小白斑样新生物由艾莫利大学 Amy Chen 博士提供;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局限性包括不能全面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及不能确诊(例如:不能直接获得病理组织诊断)。

没有发现病变但各指标又高度可疑时需行硬质喉内镜检查。

结果

肿物侵及声带、会厌、杓状软骨或杓会厌皱襞。


需要考虑的检查

检查
结果

硬质电视动态喉内镜检查

检查

可对声带黏膜活动和声带结构进一步评估,有助于确定有无黏膜下肿瘤浸润。

结果

可发现声带固定

硬质直接喉镜

检查

强烈怀疑喉癌并需完善分期需经直接喉镜进行活检。

全身麻醉同时必须密切与麻醉科医师合作以保护呼吸道。

结果

喉部溃疡、易碎、坏死性肿物

喉活检

检查

指征:怀疑喉恶性肿瘤(例如:在硬质喉内镜下)。

鉴于病理诊断受限于活检所取组织的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多部位活检。 若组织取自肿物坏死部分,则病理特征可不表现为喉鳞状细胞癌。

冰冻病理用于确定所取组织是否有代表性。 若冰冻组织阴性而又高度怀疑有癌变时,则需要再次取材。

结果

肿物表面溃疡、坏死、细胞不典型增生、核分裂象、基底膜浸润;晚期可有神经周围和淋巴血管侵犯。

全身PET/CT扫描

检查

PET扫描更容易发现结节性病灶和远处转移灶。[2]

PET扫描高摄取并不特异性地表示恶性, 炎症或感染亦可表现为高摄取。 跨声门型巨大肿物,PET高摄取影(亮黄或橘红的)[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跨声门型巨大肿物,PET高摄取影(亮黄或橘红的)由艾莫利大学 Amy Chen 博士提供;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PET阳性发现需要结合患者全身临床情况综合考虑,可能需要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患者是否进行 PET/CT 扫描取决于是否有条件进行检查以及医生的选择。 并非所有中心都有双重 PET/CT 扫描,该检查通常仅用于晚期疾病。

结果

癌变和转移灶高摄取

荧光内镜

检查

部分中心可行自体荧光内镜,即利用氙弧灯产生的 375-440 nm 的窄带光波照射。内境内有光学滤片可过滤波长超过 440 nm 的光,从而由白光转变为荧光内镜。[37]

结果

不典型增生病变表现为红色或紫色(失去自体荧光)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