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病因涉及多种因素。有些人的耵聍产生明显多于他人,这可能系遗传因素所致。外耳道狭小者少量耵聍即可阻塞其外耳道而更易罹患耵聍栓塞。耵聍较为干燥、外耳道毛发增加的老年男性也更易发生耵聍栓塞。耵聍栓塞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用棉签擦拭外耳道以及反复插拔助听器。

病理生理学

耵聍由外耳道上皮脱落的角蛋白层和耳道外侧皮肤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物混合而成。耵聍的功能是清洁和润滑外耳道。[2]随着耵聍朝外耳道口侧的移动,外耳道内的污垢、灰尘和毛发一同被带离。耵聍还可防止外耳道受到细菌、真菌和昆虫的侵害。[2]人体在衰老过程中,耵聍腺的数量减少,活性降低,产生的耵聍较干燥。[2]老年男性外耳道毛发的增加也是老年人(尤其是男性)耵聍栓塞发病率增加的因素之一。

耵聍栓塞的闭塞性效应往往会导致出现耳闷胀感和听力下降等症状。耵聍栓塞偶尔也会引起耳鸣、咳嗽和眩晕,但眩晕症状较为罕见。洗澡或试图冲洗耵聍而使外耳道进水后,可导致耵聍膨胀,使耳闷胀感和听力受损等症状加重。耵聍栓塞可使细菌存留于外耳道内侧;这会导致以外耳道炎为主要形式的外耳道感染,伴有疼痛和耳溢液等症状,检查可见具有臭味的碎屑以及外耳道皮肤红、肿。

遗传学研究表明,“湿性”和“干性”耵聍的基因表型定位于 16 号染色体上。[3] 湿性耵聍呈浅褐色或深褐色,具有黏性,脂质和色素颗粒的含量相对较高。湿性耵聍[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湿性耵聍经许可转载自:Hawke M. 耳病:临床指南。Hamilton, London: Decker DTC; 2003 [Citation ends]. 干性耵聍呈灰色或棕褐色,易碎,脂质和色素颗粒的含量相对较低。干性耵聍[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干性耵聍经许可转载自:Hawke M. 耳病:临床指南。Hamilton, London: Decker DTC; 2003 [Citation ends].

分类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对耵聍栓塞的临床定义[1]

当耵聍的积聚引起相关的症状和/或妨碍到对耳部的评价时,临床医生可诊断为耵聍栓塞。[1]虽然对于许多临床医生而言,耵聍栓塞意味着外耳道被完全阻塞,但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组织的多学科专家小组制订的 2008 年指南中,将耵聍栓塞定义为“带来问题的”耵聍。例如,当耵聍的积聚引起耳闷胀感或听力受损症状时,或当耵聍的积聚妨碍到对眩晕其鼓膜的适当检诊时,则可视为耵聍栓塞。如耵聍较多而妨碍到对眩晕患者进行某种试验(如视频眼震图)时,则也可诊断为耵聍栓塞。进行此试验时,外耳道需畅通,不应被耵聍所阻塞。然而,尽管外耳道内存在有耵聍,但患者并未表现有耳相关症状,且完全于对鼓膜的观察,也非获取良好的诊疗效果所必需时,则不被视为耵聍栓塞。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